幼儿园抗震安全检测鉴定主要内容:
1. 1 现场采集的数据
1. 1. 1 结构图和建筑图的测绘与复核当已有房屋结构图时,应根据房屋的结构形状对原始图纸进行复核,包括整体全面复核和重点部位抽样复核;当没有房屋的结构图时,应根据房屋的现状进行现场测绘。而对房屋建筑图的测绘和复核,重点放在对墙体的厚度、门窗洞口的尺寸、层高、房屋进深和开间。在对建筑物建立模型结构分析时,必须根据现场测绘的结果来建立模型,明确主体结构的类别和传力体系,建立合理的结构分析模型,这样才能使对房屋的抗震鉴定较准确也较合理地为结构建模计算分析提供依据。
1. 1. 2 建筑物的外观检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建筑物墙体是否开裂,房屋整体是否沉降、倾斜,钢筋是否漏筋,锈蚀,圈梁、构造柱布置情况,楼屋盖形式,楼梯间的布置,这些外观情况的准确把握,为下一步加固设计提供准确依据。
1. 1. 3 承重结构材料的性能检测
对多层砌体房屋结构的性能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构造柱、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的检测、钢筋的分布检测、墙体的砖或砌体以及砂浆的强度。
1. 2 抗震鉴定标准及步骤
1. 2. 1 地基和基础鉴定
根据规范中6 、7度时及建造于对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可不进行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定且此次抗震鉴定的教学楼大多数基础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可对此次抗震鉴定的教学楼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1. 2. 2 结构体系的鉴定
(1) 高度、层高和层数。根据文献[ 3 ]规定,设防烈度为8 度的普通砖实心墙( ≥240)乙类设防的B类砌体房屋的较大高度和层数分别不宜**过18 m和6 层,对横向抗震墙很少的同类房屋分别不宜**过15 m 和4层;现有普通砖的层高不宜**过4 m ,本次鉴定的教学楼高度、层高和层数基本符合该要求。
(2) 抗震横墙间距和高宽比。根据文献规定,设防烈度为8 度的普通砖实心墙( ≥240) B 类砌体房屋横墙较大间距为11 m,本次鉴定的教学楼基本符合该要求;设防烈度为8 度时房屋高宽比(单面走廊总宽度不包括走廊宽度) 不宜大于2. 0,本次鉴定的教学楼少数不符合该要求。
(3) 楼梯间、防震缝设置。根据文献规定,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设有楼梯间,8 、9 度时,房屋立面高差在6 m以上,或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很大,或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宜有防震缝,缝两侧均应有墙体,缝宽宜为50~100 mm,本次鉴定的教学楼中部分房屋楼梯间设置在房屋尽端,防震缝设置不合理。
(4) 砌体房屋材料的强度。根据文献规定,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砖墙体不应**MU7. 5;构造柱、圈梁实际达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C15。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学楼使用材料标准较低,砌筑砂浆多数是使用石灰砂浆,标号很低,砖的质量比较差,强度等级基本在MU7.5以下,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5) 整体性连接构造。①根据文献规定,砌体房屋外墙四角,纵横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均应设置构造柱,本次鉴定的教学楼中大部分构造柱的设置不符合现行规范规定。②根据文献[3 ]规定,多层砌体房屋各层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应设置圈梁,各层内横墙屋盖及其每层楼盖处均应设置圈梁,且间距不应大于7 m,本次鉴定的教学楼中屋盖处几乎都设置了圈梁,但部分房屋的楼盖处没有设置圈梁,不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③本次鉴定的教学楼中大部分楼屋盖预制板构件的支撑长度不小于100 mm ,符合文献的规定。
(6)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根据文献规定,本次校舍抗震鉴定对房屋的承重窗间墙的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的距离,无锚固女儿墙的高度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房屋的承重窗间墙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基本满足文献要求,部分无锚固女儿墙的高度**过了限值。
幼儿园抗震安全检测鉴定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的抽样原则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的抽样原则,如验收规范无具体要求时,可参照现行《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表3.3.13建筑结构抽样检测的较小样本容量规定抽样。建议按不**过三个楼层(基础砌体可按一个楼层计)、同品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或砌筑砂浆)为一检测单元,我们对结构实体检测项目的抽样数量具体列述如下:
(1)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对于同条件养护试件,同一强度等级留置的数量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未**同条件养护试块及同条件养护试块不合格时,可以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等方法对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每个检测单元同一强度等级抽检有代表性构件不应少于5个。检测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值宜按单个构件推定,当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小于设计强度的90%时,应采取扩大检测范围、加大检测比例检测。
(2)结构实体砂浆强度的检测,每一检测单元内,应随机抽取不应少6 个构件(单片墙体)进行检测。检测构件的砂浆强度值宜按单个构件推定,单个构件砂浆强度推定值小于设计强度的75%时,应采取扩大检测范围、加大检测比例检测。
(3)受力钢筋数量、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每一检测单元内,应抽取梁类、板类构件分别进行,并各自不少于5个。有悬挑构件时,悬挑构件应至少占50%。检测纵向受力钢筋板为不少于6根,梁为全部纵向受力钢筋。
(4)结构实体现浇楼板厚度的检测,每一检测单元内,应随机抽取不少于三间。测点每间按5个点。
幼儿园抗震检测报告实例:
1工程概况
某小学教学楼建于1982年,为四层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梁、柱承重,普通粘土砖砌墙体维护与分隔。房屋朝向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约1783m2。房屋外立面见图1。
该楼平面形状为矩形,轴线总长度为48.0m,总宽度为6.7m,共4层,建筑总高度14.0m,首至四层层高均为3.5m。楼房内外墙面窗台以下贴瓷砖,其余为混合砂浆批荡扫白,天花板为混合砂浆批荡扫白,室内地面铺釉面砖,部分为水泥砂浆层面,铁门、铝合金窗。
为查明该教学楼抗震性能是否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中关于**级抗震鉴定的要求,对主体结构进行安全性鉴定与抗震鉴定。
2现场检测结果
2.1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
现场混凝土构件强度的试验检测按随机抽样原理选定测点或构件,并按国家相应检测标准规定,采用“钻芯法”随机对部分柱、梁、板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
2.2混凝土板厚度检测结果
根据“钻芯法”抽取的混凝土板芯样测量板厚。
2.3钢筋检测结果
3框架柱轴压比验算复核
3.1计算参数
本次鉴定验算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并结合现有正常使用条件进行。本工程鉴定分析所采用的部分计算参数如下:
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建筑物构造措施按7度抗震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结构计算模型、结构布置及构件几何尺寸等均根据现场的检测结果建立。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2007)”结构计算软件。
3.2框架柱轴压比验算结果
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该房屋抽检的框架柱轴压比基本均为≤0.9,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4安全性等级评定
综合上述检查、检测情况,依照《民用建筑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对该房屋各子单元安全性作如下评定:
4.1地基基础
该房屋上部结构构件未发现有因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足或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变形和裂缝反应,实测倾斜值满足国家规范限值要求。说明现时房屋地基基础工作状态基本正常,故地基基础子项安全性等级评定为a级。
4.2上部承重结构
该房屋上部承重结构中未发现有异常的开裂、变形等损坏现象;仅个别屋面板有开裂及轻微渗水现象;但经检测及计算,该房屋各层横向框架梁不满足安全性要求。故该房屋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等级评定为c级。
4.3围护系统
该房屋的围护结构中部分砖墙砌体与混凝土构件因结构材质差异而产生收缩裂缝现象;故该房屋的围护结构子项的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级。
按照《民用建筑性鉴定标准》(50292-1999),该教学楼主体结构安全性等级评定为c级,即房屋的安全性不符合鉴定标准对a级的要求,显着影响整体承载,应对各层横向框架梁进行加固处理,宜对房屋局部有损伤部位进行维修处理。
5抗震鉴定
应委托人要求,对该教学楼房屋主体结构进行**级抗震鉴定。**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强调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连接形式,承重体系的构造和箍筋构造要求等。
经现场调查及检测,该房屋位于广州市北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该房屋属于乙类设防(重点设防类),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该房屋建于1982年,后续使用年限按30年考虑,即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中的a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